水稻是南方的主农产品。在杂交稻出来前,南方都是种植一季稻,特征是生长周期长,杆高,产量低。在解放前是不会用农药化肥的,后来50年代到70年代施用氨水,偶尔也用日本支援的安庆尿素。所以解放前的南方水稻产量很低,一般亩产250kg左右。到了杂交水稻普及的时候,农业生产已经开始大面积施用农药化肥。所以只把产量的提高归功于杂交水稻一方面是不全面的。在除草剂出来之前,水稻种植要耘田,插秧下去后要耘三次,目的一则为了除草,更主要的是松动禾苗的根系,使得水稻能够充分吸收养分以及顺利发颗。什么叫做发颗呢,就是插秧的时候只差那么两三根,长起来以后就能发颗到20来根。后来农民觉得种田不划算,就不大愿意费功夫耘田了,抛点除草剂了事。
杂交水稻出来之前南方也推行过两季稻,那是人民公社时期。很简单的做法,就是割早稻时候把茬留长点,放水让茬报出新苗就算晚稻。这样其实根本就不划算,两季产量都很低。后来杂交水稻出来了,就真的种两季了。早稻成本低,周期较短,产量低,一般亩产300kg左右。杂交稻就是晚稻,产量高,成本相对较高,一般亩产450kg左右。后来早稻也出杂交的了,不过没有大面积推广,因为早稻杂交品种周期也较长会影响晚稻的插播,除非这块田不种晚稻改种别的作物。
现在来谈谈三种大米的味道。要说营养,肯定是一季稻和晚稻有营养,蛋白质含量较高,而早稻的淀粉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。做干饭晚稻米好吃,但煮粥就是早稻米好吃。早稻米煮出来的粥比较粘稠,而晚稻米和一季稻煮的粥比较清。如果你们没有吃过,去买一点早稻米和晚稻米做饭煮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。
有的人说南方大米不如东北大米的味道,那是很错误的看法。他们的观点是因为南方大米周期短,温度高。那泰国的气温比南方的还高,怎么人家就叫香道呢。要说周期,南方一季稻的周期也和东北的一季稻周期差不多。说南方大米不好吃的,估计是在南方上大学的北方学生。因为南方能够很容易买到劣质一季稻,所以大学食堂基本上都是用一季稻做饭,就很难吃了。而北方根本就买不到一季稻。而且北方吃的大部分也是南方大米,东北大米产量本来就很低,一般亩产也就300kg左右,产地也不广,怎么可能供应那么大一块北方人群呢?
不过南方因为水稻产量广,所以劣质大米也比较多,价格便宜。一般没钱人和学校食堂都会找这种大米买的。另外东北气候寒冷,害虫较少,所以施用农药的机会少一些,大米更绿色一些。
东北大米好吃还是南方大米好吃?从上面的文章中看来,如果要健康的,要无公害的,东北大米要好一些。要口感的南方优质晚稻和一季稻要好一些。要便宜的和煮粥口感好的,南方早稻米好一些。当然,好不好吃这属于主观问题,这个答案还是要看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感觉。